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黑龙江省新康监狱-全省唯一收押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犯的监狱

发布于:2025-01-27 04:50:54

黑龙江省新康监狱组建于2007年11月,是全省唯一一所集中收押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犯和综合类病犯的监狱,承担监管改造和治疗康复的双重职能。新康监狱同时加挂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省监狱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牌子,中心医院收治各监狱送治的急危重综合类病犯,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医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七政街85号,监狱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

监狱简介

黑龙江省新康监狱始建于1956年11月,主要从事北安地区病犯的治疗工作。1957年6月21日黑龙江省北安新生医院。200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中心医院迁至哈市,改建成省病犯监狱,同时保留中心医院机构名称和职能。

2006年4月中心医院搬迁至哈尔滨市南岗区七政街85号并正式开业。2005年10月位于哈尔滨道外区的病犯监狱正式开工,2007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2007年11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12月病犯监狱更名为新康监狱。

搬迁至哈尔滨的新康监狱是全省唯一一所集收押、康复、治疗、监管、预防、医疗、保健、司法医学鉴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省、市医保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监狱。

监狱坚持救治与改造相结合的工作宗旨,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监管和医疗能力,监狱引进了医用磁共振、双层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C形臂等国际先进医疗设备,各科室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生成熟的诊疗技术,把监狱打造成为全国新康监狱的前列。

新康精神,来了新康,就是奉献!

黑龙江省新康监狱是全省唯一集中收押各类传染病犯及危重病犯的监狱,承担监管改造和医疗康复双重职能。特殊的工作任务、高危的工作环境,也意味着身为新康监狱的民警要有更多的担当和付出。

生与死的付出只为最平凡的坚守——新康监狱狱警接受阻断艾滋病毒治疗的三个月

从哈尔滨城区出发,驱车沿着前往阿城巨源镇新丰村的城乡公路一路北上,道路两旁的高楼逐渐退去,一亩亩农田映入眼帘。行驶40公里后,车子抵达终点:黑龙江省新康监狱(下称“新康监狱”)。在被高墙电网围起的4栋建筑里,关押着全省近千名身患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服刑人员。

过去十多年,黑龙江省原新康监狱政科科长、现松滨监狱纪委书记岳海几乎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行程。监狱人民警察(下称“狱警”)的工作看似平凡却也暗藏风险。2009年,岳海在制服一名袭警的艾滋病犯时被带血的玻璃划伤手指,险些感染。

时任新康监狱狱政科科长岳海

在岳海和妻子颜辉的记忆中,2009年5月14日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日子。那是岳海调往新康监狱的第三年,这座落成于2007年的病犯监狱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集中收治关押身患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服刑人员。为了拉近和服刑人员的心理距离,除非是面对窗口期的肺结核患者,岳海坚持在岗时不戴口罩。

对于丈夫的工作,颜辉嘴上虽不说,心却一直悬着:“肺结核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他咋还总不戴口罩呢?”岳海却很坚持:“戴了口罩总觉得(和服刑人员)隔了一层似的”。

向来自信的岳海怎么都没想到,有一天21岁的艾滋病犯彭立华会起身用头撞破卫生间窗户玻璃,拿起沾着血的碎玻璃径直朝自己冲过来。

2009年5月14日,岳海同志时任艾滋患病服刑人员监区副监区长负责监区工作,当时,正在与同事处理服刑人员王某违纪事件,另一名患有艾滋病的服刑人员彭立华故意用拳头击碎监舍卫生间玻璃,手持沾染着自己血液的玻璃向他及在场民警冲过来,撞破头的彭立华挥动着沾满鲜血的碎玻璃,向岳海等人大吼:“谁敢过来,我就拉他一起死。”。

很多民警都愣住了,当时他也没多想,本能地第一个冲上去,直接制服了彭某,挣扎中的彭立华试图用玻璃捅向岳海腹部,被岳海用手挡住。这一挡,在岳海右手无名指上留下了一道近三厘米的伤口,至今还能看到疤痕。

彭立华被制服后,同事们这才发现岳海的手有两处被刺伤,渗出的鲜血已跟彭立华的血液直接接触。岳海随即在同事陪同下前往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直到这时,岳海才意识到“这回问题有点大了”。

受伤后,监狱立即将岳海送往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接受阻断艾滋病毒治疗,在等待检验结果的三个月里,他出现了恶心、致幻等强烈的身体排斥反应,睡眠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体重骤降了二十斤。

岳海对同为狱警的妻子说,若真的不幸感染,他就一个人净身出户。说完这句,夫妻二人抱在一起,哭了。那一年,他们的孩子才刚满8岁。

接受阻断治疗的三个月里,岳海因为心理压力和服用药物产生的免疫反应,暴瘦了20斤,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请过一天假。

在岳海被刺伤后的第90天,老同事严石知道这是岳海去拿艾滋病毒检查结果的日子,严石特地给他去了一通电话,“想直接问结果,但又怕万一是阳性可怎么办”,犹豫许久后,严石开口问:“嘿,哥们,要不要一起去吃个烧烤?”

“走啊!”听到电话那头的回复,严石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三个月的阻断治疗后,岳海幸运地与艾滋病擦身而过。说起那次挺身而出,岳海坦言:“真没多想,只是身后还有其他同事,如果我往后退,别人怎么办?”

2018年1月,岳海被司法部评选为“新时代最美监狱人民警察”,他说,这份荣耀同样属于坚守在一线的逾万名黑龙江狱警。


2013年,岳海在清查艾滋病患监舍内违禁品

2018年6月1日,彭立华告诉澎湃新闻,他的老家远在四川凉山,因犯盗窃罪在黑龙江被判刑入狱。彭立华进入新康监狱的时候已经全身溃烂,但此前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身患艾滋。得知确诊的消息后,他以为自己活不久了,每天都沉浸在“濒死”的心情中。“我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就是想拉着他们同归于尽。”彭立华回忆。

光荣之路 薪火传承——黑龙江省新康监狱护理部主任 项淑霞

一身白大褂、全套检查器械。清晨,项淑霞带领的护理队伍开始了一天的查房工作。

身为护理部主任,项淑霞需要在新康监狱和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两处办公地点进行护理工作,每周二、周四,她从中心医院到新康监狱检查五个医疗监区,在新康监狱工作的15年里,民警项淑霞在中心医院和监狱之间往返了1万多趟。

说话慢条斯理的项淑霞,有着护理人员特有的细心。普通病患一般会如实描述自己的病症以使医生做出判断,然后配合治疗。可在这里,有的罪犯会装病,有的会出于某种原因自残自伤,有的因心理因素产生癔病症状,有的故意推延治疗。每每遇到这样的病患,项淑霞总是告诉护理人员说:“不要当面拆穿”,而是婉转提醒。在护理病患之前,还会先根据病患细微的动作先“诊心”。项淑霞一句耐心的话语,一个微小的动作,常常让病犯泪流满面,他们说没想到,自己患有疾病,又是罪犯,但监狱的护士还愿意来照顾自己。

在外人眼里,监狱护士难做,因为他们是“为魔鬼看病的人”。但在项淑霞眼中,眼前的病患,首先是人。“新康监狱的医护人员不抛弃任何一名病犯,因为我们身上既穿着警服,还穿着白大卦。”项淑霞说。


黑龙江省新康监狱门诊部副主任 陈增对

从外科到门诊,狱警常年与病犯打交道,除了与病犯沟通、开药、急诊外,陈增对还需要辨别病犯的真伪,如果漏掉一些病犯,这些传染疾病就给监管区带来了风险;如果不对装病的罪犯进行甄别,又会造成医疗器材和警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陈增对这里,必须把好第一道关。

工作久了,他们对早已淡化了与传染病源接触的风险恐惧,不过,新康监狱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门诊部和实验室新风系统,仍令他们欣喜。新康监狱成立之初,受限于当时的设施水平,民警防护措施较为单一,无论是监管区内行走的传染源,还是医院培养的结核菌,都给民警带来极大隐患。一旦操作不当,细菌在空气中传播,这些一线民警就会被感染。

即使当年缺少防护,但新康监狱的民警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从未退缩。“我时常对我带队的新警说,什么是新康精神?”“这就是新康精神,来了新康,就是奉献!”

新康监狱组织开展“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主题系列活动

新康监狱四监区是全省唯一一个集中关押艾滋病病犯的监区,多年来,监狱不断创新改造形式,利用重要节点,实施文化改造,增强艾滋病病犯改造动力,提高改造质量。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此次艾滋病日,监狱教育改造科联合四监区共同组织了一场小型文艺演出,邀请监狱党委成员及与会嘉宾共同观看。


文艺演出在舞蹈《中国吉祥》的热闹氛围中拉开了序幕,随后,独唱、合唱、诗朗诵等节目依次登场,展现出病犯们积极改造的良好风貌,诠释出对美好新生的向往。

参观交流

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省艾滋病管理中心、省监狱管理局生活卫生管理处领导先后来到狱内食堂、副食库、监区、民警党建活动室参观,并对监狱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监狱对与会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多年来,监狱广大民警职工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顾全大局,不畏艰险,毅然投身抗击艾滋病魔的行动中,始终坚守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确保了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同时积极探索,形成了集全员筛查、集中管理、规范诊疗、关爱帮扶、出狱转介于一体的艾滋病防治新模式,全面提升病犯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贡献了新康经验、新康智慧,使艾滋病犯安心改造,积极治疗,重新回归社会,为社会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三”主旨 “四”模块 |新康监狱为服刑人员铺平回归之路

新康监狱始终把提高罪犯职业技能和就业谋生能力摆到教育改造突出位置来抓,充分发挥监狱医疗属性优势作用,真正使那些思想转变快、改造表现好、劳动技能强的罪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其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创造有利条件,教育引导罪犯走好“服刑人”到“社会人”的“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提升罪犯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谋生能力,降低重新犯罪率,新康监狱紧抓社会老龄化和重病照护的井喷式需求,按照“学、练、战”主旨,积极探索创新“四大培训模块”,对改造积极并愿意学习的罪犯,开展生活照料、预防保健、营养改善、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实践技能培训。

基本规范知识培训模块

监狱教育改造科联合护理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医疗护理员工作范畴涉及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等课程,培养罪犯护理员良好沟通交际技巧和护理行为告知能力水平。

基本业务理论培训模块


监狱充分发挥护理优势,由护理部负责组建专业护理讲师团队,以卫生部医政司主审、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编写、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为基本教材,采取分岗位学习的形式,推动提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检测、日常生活照护、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安全保护、急救处置、基本康复锻炼等及时、细致、优质的护理专业技术能力。

实践操作培训模块

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理论知识,新康监狱牢牢把握“以练促学”“实践出真知”原则,开展“六照护”和“三协助”实践技能操作课程,包括饮食照护、清洁照护、睡眠照护、排痰照护、排泄照护、移动照护和协助身体活动、协助功能位摆放、协助肢体被动活动。

实战化导向考核验收模块

为了让罪犯回归社会后就业更有底气,新康监狱积极借助“外脑”,与知名专业培训机构“龙江护理”洽谈协作,联合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授课,并于6月15日对罪犯护理员进行现场考核,本次考核组织严密,各部门密切协同,全程由“龙江护理”工作人员和监狱民警监督指导。

考核过程中,全体参考人员认真思考,审慎答题,整场考试井然有序。

端午送关怀 帮教促改造


端午佳节,为有效缓解罪犯的思乡思亲之情,以温情促改造,6月3日,新康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蒙帅,监狱党委副书记、企业经理张跃东,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王志家,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何长林带领相关科室人员深入监管一线,为罪犯带去监狱党委的节日关怀。

01召开“三无”罪犯座谈会


座谈会上,监狱党委首先对在场的“三无”罪犯致以节日的问候,随后结合罪犯改造情况对在场“三无”罪犯进行教育疏导,让罪犯深刻感受到监狱党委的关怀,希望他们克服困难,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走向新生。

▲为“三无”罪犯发放慰问品

“三无”罪犯纷纷表达了对政府的感恩及对监狱民警的感激之情,并表示一定会自觉遵守监规纪律,规范行为养成,积极投身改造,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之情。

02查看罪犯伙食情况

慰问组随后来到狱内罪犯食堂,实地查看了节日期间罪犯伙食情况,对罪犯伙食提出具体要求,要在吃熟、吃热、吃卫生的基础上,吃的营养、健康、多样,做好各类食材的搭配、运用。

03组织罪犯文体活动

节日期间,监狱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气排球比赛、棋类比赛、传统文化座谈交流、讲传统故事等,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文关怀,让罪犯进一步缓解了思亲念家的情绪,提升了改造积极性,为提高监狱教育改造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